快速导航×

《中国金融》|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金融力量2022-11-06 20:28:18

  导读: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作用,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总目标。农村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秉承服务三农的本源,有效促进了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作用,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保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金融供需平衡,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金融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资金投入,甚至关系着土地和人才要素的高效利用,通过财政资源引导各类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并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进而吸引人才流入乡村、服务农村发展事业,有利于形成资本集聚、土地集约、人才集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在当前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于金融资源需求巨大的特征更加明显,并且农村金融的功能也从以解决农民农村贫困问题为主,转向了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生产为主。我国农村在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帮扶整治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依然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因此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也随着收入增长不断提升,农村资金需求旺盛和金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农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潜力,农村金融在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将获得重要发展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数字经济飞速进步,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高度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运用于服务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并通过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在提升农业产出效率和提高农业产出质量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损失的风险。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首要地位,发展现代化农业首先要保障好粮食安全。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要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率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对于我国农业生产自主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是种业安全的根本保证。所以说,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还是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增加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产业发展质量,保障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高质量农产品000061)供给。在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中,需要大量金融资源投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建设之中。同时,在打造乡村品牌特色和提升产品与服务竞争力的过程中,以及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个体农户等主体在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利益分配的经济活动中,都会涌现出大量的金融需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力量,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乡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信贷需求较为迫切,同时还表现出规模更大和周期更长的特点,对于农村金融服务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提供高质量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机械化水平较高、技术经验丰富等原因往往能够获得远高于一般农户的经营收入,其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也会更强,对资金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将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农业农村发展肯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内部的金融资源却常常被忽视。实际上由于我国农民的储蓄意识较强,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大部分通过金融系统的内部调拨流向了城市地区,很少被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自身闲置资金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农村内部金融资源的力量。

  农村合作金融在新时代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依据自愿原则,借助乡村熟人社会的信用约束,建立起了农村内部的存贷款机制,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将农村金融资源留在农村内部,为农村资金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消化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农村合作金融还能为贷款生产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以降低经营风险,在提高贷款获利能力的同时保证了还款率。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的出现为农户的小额农村信贷需求提供了平台。而且随着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其也能够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大规模金融资金支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此外,农村资金合作社内部资金的收益由全体社员共享,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金融回归本源。

  当前,很多地方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村社会关系和乡村治理能力出现了衰退和混乱的现象。农村合作金融借助村民的资金利益联结重新整合了农民的社会关系,也促进了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的形成。

  农村金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国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村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精准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金融需求,并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供给与之对接。

  首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加大种子技术、数字化农业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必须攻克的难关,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托底功能,加大对农业科技产业和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投入,保障高质量现代化农业的实现。

  其次,伴随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成熟,涌现出了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因此涉农金融机构要尝试为其设计专属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与保险等工具的多元组和,并增加首贷和信用贷的支持规模,提供符合其发展态势的优质金融资源供给。同时,农村金融要为农村产业的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以及支持农村旅游、康养等第三产业,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再次,推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因低成本、高效率和无实物的特征,在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扩宽了金融的服务范围,为金融服务向远距离和人口少的地区延伸提供了实现可能。而农村电商向农村地区快速渗透,也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要以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路径,实现低碳低耗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地方政府要以财政资源为引导,融合国有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农村资金合作社等组织的力量,并动员社会资本积极主动参与农业农村的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供给,并通过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每个农村主体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源,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

  乡村振兴催生了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快供需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不同主体的全方位金融需求。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产品、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生猪活体抵押等多样化抵质押创新担保模式,释放农村资产的金融效益,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帮助农户获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其次,要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在当前以信贷业务为主的农村地区发展信托、担保、农机租赁、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业务,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在防风险、套期保值、对冲增值、投融资、理财咨询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最后,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支持并推动农业保险公司创新出与农村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宜的保险险种,扩大农业保险投保范围并合理提高理赔额度,更好地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依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中央财政支持要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支持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财政投入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投资,进而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并构建三农担保体系,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保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落实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助力农村金融回归本源。■